多动症藏发展需求:多动背后是自控力待提升,早关注
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,多动症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。许多家长看到孩子异常多动,往往只是觉得孩子调皮捣蛋,却没意识到这背后可能隐藏着自控力发展的需求。多动症并非简单的好动,其背后反映的是孩子自控力有待提升的现状。尽早关注多动症,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。
一、多动症:不止是表面的多动
1.多动症的外在表现
多动症,医学上全称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(ADHD),其主要表现为与年龄和发育水平不相称的注意力不集中、多动和冲动行为。在课堂上,患有多动症的孩子很难长时间专注于老师的讲课内容,他们可能会东张西望,摆弄文具,或者突然起身在教室里走动。在日常生活中,他们也是手脚小动作多,坐不住,总是跑来跑去,爬上爬下,很难安静地玩耍。例如,在堆积木时,往往堆不了几块就跑去做别的事情,很难完成一件完整的任务。
2.多动背后的自控力问题
这些多动行为的背后,实际上是孩子自控力不足的体现。自控力,即自我控制能力,它涉及到个体对自己的行为、情绪和思维的调节。多动症孩子的大脑在神经发育上存在一些差异,导致他们难以抑制自己的冲动行为,无法像其他孩子那样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和行动。比如,当看到喜欢的玩具时,他们很难克制立刻去拿的冲动,而不会考虑当时的场合是否合适。这种自控力的缺失,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学习、生活和社交。
二、自控力待提升:影响孩子全面发展
1.学习方面的困扰
在学习上,自控力不足使得多动症孩子面临诸多困难。由于难以集中注意力,他们在课堂上容易错过老师讲解的重要知识点,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。做作业时,也常常因为分心而拖延时间,无法按时完成作业。长期下来,孩子可能会对学习产生厌倦和自卑情绪,影响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。例如,小明是个患有多动症的孩子,每次做作业,他总是写一会儿就玩一会儿,几个小时过去了,作业还没完成多少,久而久之,他开始害怕做作业,对学习也失去了热情。
2.社交关系的挑战
在社交方面,多动症孩子的冲动行为也会给他们带来麻烦。他们可能会在与小伙伴玩耍时,不遵守游戏规则,随意打断别人说话,或者做出一些冲动的举动,导致其他孩子不愿意和他们一起玩。这使得多动症孩子在社交中容易被孤立,影响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自尊心。比如,在玩游戏时,小红总是不按顺序出牌,还经常抢其他小朋友的玩具,渐渐地,小朋友们都不愿意和她一起玩了,小红也因此变得越来越孤僻。
3.情绪管理的难题
此外,自控力不足还会影响孩子的情绪管理。多动症孩子更容易出现情绪波动,他们可能因为一点小事就发脾气、哭闹,而且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。这种情绪上的不稳定,不仅影响孩子自身的心理健康,还会给家庭和周围环境带来压力。例如,小强在搭积木失败后,就会立刻扔掉积木,大哭大闹,很难平静下来。
三、早关注:为孩子成长助力
1.家长的观察与发现
家长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第一观察者,要尽早关注孩子的行为表现。如果发现孩子在注意力、多动和冲动等方面与同龄人有明显差异,应及时引起重视。平时要多留意孩子在不同场景下的表现,比如在学校、家里以及与小伙伴玩耍时的情况。例如,如果孩子在多个场合都表现出难以安静下来,注意力难以集中的问题,就需要进一步观察和评估。
2.专业评估与诊断
一旦发现孩子可能存在多动症的迹象,要及时寻求专业帮助。专业的儿科医生、精神科医生或心理治疗师可以通过详细的问诊、行为评估量表以及必要的医学检查,对孩子的情况进行准确诊断。不要因为担心或害怕而拖延,早期诊断对于制定合适的干预方案至关重要。比如,带孩子去医院进行全面的评估,医生会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给出专业的诊断和建议。
3.综合干预措施
对于多动症孩子,综合干预措施必不可少。药物治疗是常见的方法之一,某些药物可以帮助调节孩子大脑中的神经递质,改善注意力和自控力。同时,心理治疗如行为疗法也非常重要,它可以帮助孩子学习如何控制自己的行为,提高注意力和社交技能。此外,家长和老师在日常生活中也要给予孩子更多的支持和引导,比如制定规律的作息时间,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,以及给予适当的奖励和惩罚等。例如,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个学习计划,当孩子按照计划完成任务时,给予一定的奖励,鼓励他们逐渐提高自控力。
多动症孩子的多动行为背后,隐藏着自控力待提升的发展需求。这种自控力的不足会对孩子的学习、社交和情绪管理等方面产生负面影响,阻碍他们的全面发展。因此,家长和社会要尽早关注多动症,通过细心观察发现问题,借助专业评估准确诊断,并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帮助孩子提升自控力。只有这样,才能为多动症孩子的成长助力,让他们能够像其他孩子一样,在健康的轨道上茁壮成长,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,迎接美好的未来。
- 上一篇:从 “坐不住” 到自我怀疑:多动症如何影响孩子的自信心
- 下一篇: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