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常熬夜的你,需要知道这些失眠症的判定标准

文章来源:太原科大失眠抑郁专科  发布时间:2024-12-28 08:37:00

   在当今这个快节奏、充满诱惑的时代,熬夜似乎成了许多人的 “家常便饭”。或是为了赶工作进度,或是沉迷于刷剧、玩游戏,又或是仅仅习惯了夜晚的静谧时光。然而,你可知道,长期熬夜可能会悄悄将你推向失眠症的边缘。了解失眠症的判定标准,不仅能帮助你及时察觉身体发出的警报,还能引导你走上正确的睡眠修复之路。

经常熬夜的你,需要知道这些失眠症的判定标准

  一、入睡困难:躺在床上的 “持久战”

  入睡困难是失眠症最常见的表现之一。对于一般人而言,在安静舒适的环境下,躺在床上 30 分钟以内就能顺利进入梦乡。但如果你经常熬夜,生物钟被打乱,大脑的兴奋状态难以平复,就可能会陷入长时间的入睡挣扎。

  晓妍是一名广告设计师,加班赶方案是工作常态,常常凌晨一两点才上床休息。久而久之,即便周末没有工作,她早早躺在床上,却发现大脑异常活跃,各种创意灵感、未完成的任务在脑海中穿梭。她翻来覆去,数羊、听轻音乐等方法都试过了,眼睛盯着天花板,1 个小时、2 个小时过去,仍然毫无睡意,直到凌晨三四点,才在极度疲惫中迷迷糊糊睡着。这种频繁出现的入睡时间超过 30 分钟的情况,就是失眠症在入睡环节亮出的 “黄牌警告”。

  二、睡眠维持障碍:破碎的夜间时光

  好不容易睡着了,但若频繁醒来,且醒来后难以再次入睡,导致睡眠断断续续,这便是睡眠维持障碍,也是失眠症的重要标志。

  阿强从事金融行业,高强度的工作压力让他养成了熬夜复盘行情的习惯。最近,他每晚都会在睡梦中惊醒两三次,有时是因为做了噩梦,有时则毫无缘由。每次醒来,他的脑子瞬间变得清醒,各种工作数据、市场风险在脑海中盘旋,再想入睡难如登天。眼睁睁看着窗外天色从漆黑慢慢变亮,满心无奈与疲惫。哪怕中间累计睡眠时间不足 6 小时,且这种睡眠中断的情况每周至少发生 3 次,持续 3 个月以上,就基本可以判定为存在睡眠维持方面的失眠问题。

  三、早醒:与黎明的 “不期而遇”

  早醒,意味着比预期的起床时间提前醒来,且醒来后无法再度入睡,感觉精力并未得到充分恢复。对于大多数成年人来说,正常的起床时间在早上 6 - 8 点之间,如果经常在凌晨 4 - 5 点甚至更早的时候就突然醒来,并且持续一段时间,就需要警惕失眠症了。

  李女士是一位全职妈妈,孩子年幼,夜晚时常需要起夜照顾。长期的作息紊乱让她患上了早醒的毛病。每天凌晨 4 点多,她就会毫无征兆地睁开眼睛,此时四周一片寂静,身体还很困倦,但大脑却异常清醒,开始胡思乱想,担心孩子的成长、家庭的琐事。她尝试继续闭眼休息,可怎么也睡不着,只能干躺在床上,等待天亮,一整天都昏昏沉沉,无精打采。

  四、睡眠质量差:白天的 “萎靡不振”

  失眠症不仅仅体现在夜间睡眠的困扰上,还反映在白天的身体和精神状态中。即使晚上睡眠时间看似充足,但醒来后仍感到疲倦、乏力,注意力不集中,记忆力减退,工作或学习效率低下,情绪不稳定,容易烦躁、焦虑或抑郁,这些都暗示着睡眠质量欠佳,可能与失眠症有关。

  小张是个大学生,晚上热衷于玩电竞游戏,经常熬夜到两三点。白天上课时,他总是呵欠连天,眼神游离,老师讲的内容左耳进右耳出,记笔记都费劲,学习成绩一落千丈。而且他变得脾气暴躁,一点小事就容易发火,和室友的关系也变得紧张。他以为只是没睡好,补补觉就行,却不知长期如此,已符合失眠症导致睡眠质量差的特征,急需调整作息,改善睡眠。

  经常熬夜的朋友们,当你发现自己出现上述这些情况,哪怕只是偶尔为之,也千万别掉以轻心。调整作息、改善睡眠环境、减轻压力,若症状持续不缓解,及时寻求专业帮助,让自己重新拥抱健康、香甜的睡眠。